教师登录
教学项目
教学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项目 > 本科生 > 教学信息 > Content
编辑:于范   发布时间:2024-09-29  

背景介绍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的创新质量及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连续九年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在全球范围内跃升至第12位。这一成就得益于国家在多个方面采取的积极措施,包括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发展特色产业、以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等,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坚实的基础。

然而,我国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领域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挑战包括基础科学研究的短板、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的脱节、科技管理和人才发展机制的不完善、创新文化的欠缺,以及大量科技成果无法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在这一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通过科技成果的高质量供给和转化来构建发展新动能,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而如何科学认识和有效管理创新转化过程,成为了这一进程中的核心环节。

创新转化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融合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它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运用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工程技术的工具,致力于研究创新转化的科学规律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管理手段引导和促进创新的转化。这一学科的特点在于其强烈的实践性和跨学科性,为解决创新转化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

山东大学在这一领域积极探索,提出了“政产学研金服用”相融合的创新模式,与地方政府、企业和其他高校开展了深度合作与共同探索。为了培养创新转化专业人才,并积极参与和推动创新转化实践,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的科研团队编著了《创新转化管理概论》这一教材。这不仅体现了山东大学在创新转化领域的学术投入,也为我国创新转化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资源。

这本教材的出版,伴随着创新转化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逐步成熟,也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和产业界对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日益重视。它将为未来的创新转化管理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参考,进而推动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作者介绍

《创新转化管理概论》是由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科研团队倾力编撰的学术著作。该书由山东大学陈志军教授担任主编,刘振副教授担任副主编。编著团队汇聚了多位学术专家,包括郭庆存教授、赵云助理研究员、牛水叶副教授、郗玉娟助理研究员、徐英杰副教授、陈卓副教授和许可副教授,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学术投入和多元化的研究视角。

主编陈志军教授是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院长、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以及管理学院副院长等重要职务。陈志军教授在学术研究和教育管理领域均有卓越成就,其研究成果曾荣获山东省一等奖(第三位)、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位)以及多项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

陈志军教授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南开管理评论》和《光明日报》等国内权威期刊和媒体上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10余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彰显了其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此外,陈志军教授主编的《集团公司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教材多次获得认可,其中《集团公司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荣获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称号。

在科研项目方面,陈志军教授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10余项重要研究课题。他的研究不仅局限于理论探讨,还积极投身于创新转化实践应用。例如,他在浪潮博士后工作站的研究成果对优化浪潮管理控制软件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他还参与了山东省国资委关于省属集团公司治理和子公司治理等重要文件的起草与讨论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专业支持。

陈志军教授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同样成就斐然。他积极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多次获得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其卓越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广泛认可,先后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山东大学优秀教师和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陈志军教授及其团队的学术成就和实践贡献,不仅体现了他们在创新转化管理领域的深厚造诣,也为《创新转化管理概论》这部教材注入了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智慧,使之成为该领域具价值的学术著作和教学资源。

教材内容介绍

本教材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创新转化这一重要主题,共分为八章,涵盖了创新转化的核心概念、公共政策、主体关系、投融资管理以及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

第一章奠定了理论基础,深入阐释了创新与创新转化的核心概念。本章详细探讨了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发与创新转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创新转化生态系统的概念,系统性地阐述了其内涵、构成要素及特征。

第二章聚焦创新转化公共政策,剖析了其内涵、分类和功能。通过回顾我国创新转化公共政策的历史演变,总结国际经验,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政策视角。

第三至第六章分别探讨了创新转化的四个关键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每一章都深入分析了相应主体在创新转化中的角色定位、过程模式、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例如第六章,详细介绍了科技服务机构的类型(如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科技园区),以及技术经理人这一关键角色的素质要求和培养方向。

第七章聚焦创新转化的投融资管理,全面阐述了相关概念、主体、类型及其发展历程。本章深入探讨了投资管理和融资管理的策略,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八章探讨了创新转化与知识产权的密切关系。从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阐述了其在创新转化过程中的应用和保护机制。同时,本章也对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总体而言,本教材结构清晰,内容全面,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创新转化的理论基础,还深入分析了各个相关主体的角色和作用,同时涵盖了政策、投融资和知识产权等关键议题。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理解创新转化体系的学术框架,对于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实践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转载自大众网:https://sd.dzwww.com/sdwt/202409/t20240927_14874214.htm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邮编:266237 办公电话:0532-58631828  0532-5863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