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由山东大学主办,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东研究院和市南区科技局指导,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青岛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共同承办的上合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在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顺利举办。山东大学(青岛)常务副校长韩建新,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东研究院副院长党安涛出席论坛并致辞,会议由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院长陈志军主持。
本次论坛以“上合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为主题,邀请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主任姜标,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专家安佰生,青岛大学知识产权院/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于正河等有关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开展专题报告和研讨。山东大学青岛校友会的部分企业家和科创企业的代表,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论坛。
韩建新在致辞中介绍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发展。他表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作为山东大学创建一流大学的“新引擎”,是山东大学在青岛设置的引领学术前沿的创新型校区、全面开放办学的国际化校区和深化综合改革的示范性校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始终坚持把“服务青岛”作为立足地方、强校发展的根本宗旨,也作为“服务山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谈到,国际创新转化学院自2017年成立以来,根植山东,立足青岛,始终致力于创新转化与知识产权管理研究与学科建设,服务于科技强国与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当下,学院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推动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要素相互耦合、相辅相成的创新生态系统,为社会经济发展赋能助力。他希望国际创新转化学院与阿斯顿双方以此为契机,携手建立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助力中国创新、推动青岛发展的桥梁。他肯定了项目团队的研究成果,认为该成果不仅是上合技术转移中心运营的基本规程,还将为上合组织成员国间开展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工作标准提供参考。山东大学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整合校内资源,统筹专业力量,主动对接区域发展需求,与“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为助推青岛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安涛致辞并对本次论坛召开给予高度肯定。他表示,在当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探索开拓国际科技合作新范式,促进上合组织科技合作与经济贸易发展步入新高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上合示范区重要指示要求精神,落实省市重大部署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专家问诊把脉,进一步推动上合示范区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等科技创新工作,支撑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与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还进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双方后续将在技术转移领域课题研究、人才培训、咨询服务、实训基地等方面紧密合作。
姜标以“中国-上合-东盟技术转移创新合作”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就中科院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践行服务国家科技外交的“大战略”中承担“国家事”,扛起“国家责”进行论述,并建议以“中国-上合-东盟”合作为契机,围绕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创新合作两大重点工作,打造国际国内创新双循环,推动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实现区域共融,合作共享,共同打造“中国-上合-东盟”传统医药、天然药物联盟,助力中医药国际化,以绿色低碳的上合精神,助力国家双碳目标。
安佰生以“国际技术转移中的标准必要专利问题及其对上合技术转移的影响”为题发表演讲,指出随着标准必要专利成为国际知识产权市场竞争中的博弈焦点,在国际技术转移活动中应更注重标准必要专利持有者和实施者之间的权利平衡,只有为上合国家间科技合作制定最佳的知识产权框架,才能促进当前及未来上合组织国家整体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保障上合技术转移的顺利实施。
于正河以“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为题发表演讲,针对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实践,总结归纳了若干常见的相关知识产权问题,指出上合组织国家间科技合作中需要注重知识产权相关问题,加强上合国家知识产权理论研究,用知识产权保障上合组织国家间技术转移的高效实现与不断发展。
由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青岛市委党校、山东大学、青岛阿斯顿工程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四家单位共同承担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国际科技合作创新体系的构建及相关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在此次论坛发布。该项目是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东研究院部署的重点研究课题,由“上合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构建及相关标准研究”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研究”两个课题组成。
李汉清研究员代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研究”课题组汇报了研究成果,在分析上合示范区国际科技合作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促进国际科技合作的先进政策经验,设计了上合示范区国际科技合作体系路径,构建了上合示范区国际科技合作政策体系的总体布局,提出了兼具针对性和系统性的1+3+N政策体系。其中“1”是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为指引,出台一项上合示范区科技合作战略总体性规划;“3”是综合运用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三类政策工具,搭建土地、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供给,财税、金融、法规等方面的环境营造,积极开拓并稳定应用市场的需求政策工具为主要内容的政策体系;“N”是指N类具体的专项政策,包括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知识产权、法律规章等方面。
赵云博士代表“上合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构建及相关标准研究”课题组汇报研究成果。课题组在国际环境研究与国际合作实践基础上,研究形成《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建议稿)》,包括“1+N”的中心组织架构、机构的建设和运行机制、考核评价体系、配套的数据库与信息网络建设建议方案、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支撑,以及技术转移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维护等。研究提出《上合组织成员国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导则(建议稿)》,为上合技术转移中心的运营提供基本规程,也为上合国家间开展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工作提供可资参考的标准。
肖常国副总经理介绍了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与运行情况。上合中心于2020年12月由科技部正式批复设立。目前按照1+2+3的架构进行建设,即一支基金,双园联动,科技智库、交流机制和线上平台三项工程。确立“科创服务+投资孵化”的商业模式,现已储备千名专家和万项技术,为千余家企业提供了创新服务,帮助200余家企业实现海外销售,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200亿。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十个产业方向,在营载体面积14.5万平方米,转化技术80项,落地24家海外高科技企业。同时,按照课题研究的“1+N”模式进行推广建设,已实现在伦敦、莫斯科、北京、武汉等十余个国内外城市的多点布局。
该项目组完成的4篇报告建议获得省、市领导肯定性批示,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上合示范区管委和市科技主管部门的认可和采用,目前已经在中国-上合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与运营方面开始了应用,上合示范区管委会正结合相关建议,加快推进上合示范区国际科技合作工作。
论坛中,课题组受论坛委托,郭庆存教授正式发布了《上合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导则(建议稿)》,并在上合技术转移中心开始实施。随后,郭教授对导则的研究起草过程进行了具体说明和解释。该导则可以为上合技术转移专业服务机构开展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专业服务工作提供基本规范和操作指南,以便于更加有效的进行国际间技术信息的交互、改善争议解决,有助于高效率达成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合同、取得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的预期成果,从而促进上合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体系的构建与有效运行。
上合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论坛的召开将为上合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开启新的篇章。通过论坛的讨论与分享,将有助于深化上合示范区、上合技术转移中心、山东大学的合作,有利于科技、商业领域等相关人士了解上合科技合作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将助力上合组织合作不断向经济、科技等领域深入发展。论坛的举办为上合科技创新资源的广泛链接奠定了基础,也为上合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的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